首页 > 社会动态 > 正文
信用监督:让市场乱象无处遁形的关键武器
来源:信鸽丨首席信用监督官社会服务公共平台丨信监官网  时间:2025-3-13

信用监督:让市场乱象无处遁形的关键武器

        在当今社会,市场乱象丛生,食品安全、中医服务、健康养生、培训证书等领域的诸多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信用监督作为检验每一个企业和个人是否真正诚信的关键标准,成为了治理这些乱象、重建市场信任的利剑。

        一、市场乱象的现状与危害

     (一)食品安全乱象:舌尖上的危机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从地沟油、毒奶粉、黄焖鸡米饭到不合格的外卖食品,这些问题让人防不胜防。一些食品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牺牲消费者的健康,使用劣质原料、违规添加化学物质,甚至篡改生产日期。这些行为不仅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还破坏了整个食品行业的信誉,使消费者对国产食品失去了信心。

      (二)中医服务乱象:传统医学的信任危机

中医服务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一些非医疗性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违规开展诊疗活动,无证从业现象普遍。例如,许多美容馆、洗浴中心或足浴会所未经许可就提供按摩拔罐、针灸减肥等服务,导致拔罐烧伤、熏蒸烫伤等事故频发。此外,很多不良机构通过不合规、用擦边球的培训证书等忽悠法定职业资格证书、虚假职宣传骗取老年人的钱财,严重损害了中医服务行业的声誉。

      (三)健康养生乱象:用擦边球证书忽悠、虚假宣传的陷阱

        在健康养生领域,用擦边球证书忽悠、虚假宣传成为了主要问题。一些企业夸大产品功效,将普通食品或保健品宣传成具有神奇疗效的“神药”,误导消费者购买。例如,某些老年保健品市场存在虚假宣传、欺诈销售等行为,针对老年人的保健“会销”活动泛滥,导致许多老年人上当受骗,不仅损失了钱财,还可能因误信虚假宣传而延误病情。

      (四)培训证书乱象:教育市场的信任缺失

校外培训机构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部分机构存在虚假宣传、价格欺诈、退费难等问题。一些机构夸大培训效果,承诺保证通过考试或提高成绩,但实际上无法兑现。还有些机构在收取高额预付款后,因经营不善或恶意卷款跑路,导致消费者退费无门。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学生和家长的利益,也破坏了教育市场的正常秩序。

        二、信用监督:治理乱象的底层逻辑

     (一)信用监督的定义与作用

        信用监督是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合规状况进行真实的监测、评估、记录和监督的过程。它通过建立信用监督档案、公开信用监督信息、实施信用奖惩等手段,激励守信行为,惩戒失信行为。在市场乱象治理中,信用监督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企业和个人的信誉和生存发展。

     (二)信用监督在治理市场乱象中的重要性

       1、增强透明度:信用监督要求企业和个人公开其信用监督信息,包括经营状况、资质认证、证书合规、违法违规记录等。这使得消费者能够全面了解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监督状况,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例如,家长可以通过首席信用监督官查看机构的信用监督记录和投诉记录,避免选择不良机构。

       2、提高违法成本:通过建立信用奖惩机制,对失信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的惩戒,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列入黑名单等。这增加了违法的成本,使企业和个人在决策时更加谨慎,不敢轻易触碰法律红线。

        3、促进自律与规范:信用监督的存在促使企业和个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诚信意识。例如,食品企业为了维护良好的信用监督记录,会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

       4、构建社会信任体系:信用监督不仅针对个别企业和个人,还通过整合各方信用监督信息,构建起一个全社会的信任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诚信者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而失信者将受到限制和排斥。这种机制有助于重建市场信任,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从根上根除乱象:信用监督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信用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信用法律法规,明确信用监督的范围、标准和程序,为信用监督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例如,针对中医服务行业的乱象,可以出台专门的法规,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的经营行为,明确无证从业、假证上岗、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二)建立健全信用监督档案

        为每一个企业和个人建立详细的信用监督档案,记录其信用监督信息,包括基本信息、经营状况、资质认证、证书合规、违法违规记录等。这些信用监督档案应通过统一的信用监督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方便消费者查询和监督。例如,在食品安全领域,建立食品企业的信用监督档案,将企业的生产、销售、质量检测等信息纳入其中,实现全程信用监督追溯。

       (三)加强信用监督信息共享与协同监管共治

        打破部门之间的信用监督信息壁垒,实现信用监督信息的共享与协同监管共治。通过建立跨部门的信用监督信息共享平台,使各监管部门能够及时获取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监督信息,形成监管共冶合力。例如,在培训证书乱象治理中,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公安部门等可以通过共享信用监督信息,联合对违规培训机构进行查处。

      (四)强化信用奖惩机制

        加大对守信企业和个人的激励力度,如给予政策优惠、资金支持、荣誉表彰等;同时,对失信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的惩戒,如限制市场准入、停止优惠政策、公开曝光等。通过这种奖惩机制,引导市场参与者自觉遵守信用规则。例如,对食品安全信用监督良好的企业,可以给予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支持;而对失信企业,则依法严惩,使其付出应有的代价。

      (五)提高公众信用监督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信用监督意识,使消费者能够积极参与信用监督。消费者可以通过举报、投诉等方式,对失信企业和个人进行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信用监督氛围。例如,设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消费者提供市场乱象的线索,对有效举报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结语:信用监督,重建市场信任的基石

        市场乱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信用监督作为检验企业和个人诚信的关键标准,为我们提供了治理乱象的有效手段。通过完善信用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信用监督档案、加强信用监督信息共享与协同监管共治、强化信用奖惩机制以及提高公众信用监督意识等措施,我们可以从根本上根除这些乱象,重建市场的信任体系。让我们共同努力,以信用监督为利剑,斩断市场乱象的根源,营造一个诚信、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文/信监官网,信鸽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