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风云巨变!高校、医疗、经营、工勤、行政,五类人编制起伏不定,最后一类或能“华丽转身”转公
“编制”这一概念,似乎有种魔力,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它不仅关系到一个组织或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置,还涉及到资源的分配和权力的运作。
从广义上讲,编制包括了机构设置、人员定额、结构和职务配置等,而从狭义上讲,它特指人员编制,即经过授权的机关或部门批准的机关或单位内部人员的定额、人员结构比例及职位分配。
事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被划分为三大类:承担行政职能的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及提供公益服务的单位。
在事业单位的改革过程中,编制问题尤为引人注目。
在梳理了关于“事业单位编制”的相关内容后,我发现,在改进程中,有五类人或将不得不面对失去事业编制的现实。
一、高校
很多高校为了提高人才资源的利用效率,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管理措施,其中包括“编制周转池”和“报备员额制”。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打破传统的编制模式,实现人才资源的动态调配和优化配置。
编制周转池,允许高校在不增加编制总量的前提下,通过建立省级统筹的周转池,将长期闲置的空编集中起来,然后向教育等急需行业定向定量投放。解决的是“空编不用”和“无编可用”的矛盾。
而报备员额制是事业单位灵活用人机制,不占编制但享同等待遇,合同制管理。
同时,在教师聘用方面,实施“预聘-长聘”的“非升即走”制度,要求新教师在预聘期内达到考核标准,通过后可晋升为长聘教师,以激发潜力,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这个岗位被移出事业编,铁饭碗成“合同工”,很多人还不知道
二、医疗领域
医疗卫生领域改革以人才管理机制创新为核心,旨在提高医疗机构运营效率和人才竞争力。
早在2016年,中央就相继印发文件,提出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进行编制管理方式改革,逐步实行备案制,以聘用制等方式形成灵活用人机制。
2019年,卫健委等部门发布通知,点名148家公立医院作为试点,全面推行聘用制,实行合同管理,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同待遇。
海南在2024年提出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全员聘用管理,实行全员聘用制。
医院取消编制后,备案制和聘用制是公立医院用人形式改革的主要方向。
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转企改制从2010年开始逐步推进,单位类型主要包括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咨询服务、非时政类报刊、影剧院等经营性单位。
这些单位以营利为目的,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属于政府必须提供的公益服务范围,且能通过市场获得。
转企改制涉及的在编人员将“改编”为企业合同制员工,遵循企业制度;不愿进入安排的企业在编人员可申请解除合同并获得补偿;年龄偏大的在编员工可提前办理离岗手续,“离岗留薪”,直至正常退休年龄。
四、工勤岗位
工勤岗位的社会化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方面,通过市场机制引入竞争,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这一改革促进了后勤服务的商品化、市场化、企业化,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服务的专业性和效率。
这种用工形式在事业编制里面是没有名额的,进入事业单位的社会化用工人员是没有事业编制的,但依法享有基本的权益,受国家劳动法规的保护。
五、行政职能岗位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过程中,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逐步转型,其行政职能将转移到相应的政府部门。根据“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这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编制有可能转变为公务员编制。
例如,在地方机构改革中,原本属于事业单位但承担行政职能的机构,如规划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等,已经或正在转变为政府部门。
相应地,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也转变为公务员。此外,根据《公务员调任规定》,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如担任管理八级岗位或专业技术副高级以上职务,在聘任岗位上工作满2年以上,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可以通过调任程序成为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