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之声 > 正文
湖北:立“清单”先行先试 谋突破共建共享
来源:  时间:2016-8-11

进入8月,武汉时晴时雨,天气从稳定的“高温模式”,进入了“随机模式”。8月4日上午8:30,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联络员第四次工作会议(扩大)在湖北省发改委培训大厦举行,来自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州信用办、试点市区、信用服务机构的200余位有关负责人准时来到会场,共同总结交流全省及试点地区和单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明确下阶段工作任务,研究如何更有力、更有效地推进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社会对我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湖北省发改委主任、省信用办主任李乐成在书面讲话中透露了进一步推进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率先细化任务

力求措施落地

   

“截止到8月5日,湖北省已累计发放统一社会信用代码45.1万个,其中新登记赋码17.2万个,存量转换30.6万个。占全省存量机构的41.35%……”每周五上午,湖北省信用办都会汇总来自湖北省工商局、湖北省编办、湖北省民政厅关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新增量和存量代码转换量的最新情况。这其实是湖北省政府审定的《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项硬任务”分解清单》中的一项。

   

今年6月14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部署了下一步开展信用建设工作的十项重点任务,即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增量公示和存量转换要全到位,信用记录要全覆盖,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要全归集等。

  

湖北省率先将这十项重点任务细化成了颇具含金量的任务分解清单,之所以说含金量高,是因为它不仅根据湖北省实际情况具化成29项具体任务,还分别明确了国家考核要求、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路径方法。

   

“要积极主动、克难攻坚、协同推进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围绕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印发的工作要点和《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项硬任务’分解清单》,抓紧推进各项任务落实。”湖北省发改委副主任王宏斌在会上如是说。

  

湖北省发改委财贸处处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首席联络员岑建德表示,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作出批示,要求省信用办迅速印发并具体布置“十项硬任务”分解清单,由省目标办、省综治办列入年度目标考核,由省政府督查室进行督办。

   

记者了解到,湖北信用体系建设起步于2013年,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以实施信用规划为核心,以加强平台建设为基础,以推进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扎实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王宏斌用“六个三”来概括目前所取得的成效:

   

搭建领导小组、信用办、信用信息中心三层架构,打好规划、平台、制度三个基础,制定信用目录、信用代码、数据标准三项标准,推进4个国家示范城市创建、5个区域综合性试点、8个行业性试点示范三类试点,建立平台建设推进机制、联络沟通机制、目标考核机制三个机制,发挥服务经济发展、创新社会治理、支撑深化改革三大功效。

   

对于发挥三大功效,王宏斌进一步指出,在服务经济发展方面,税务部门与金融机构携手推出“纳税信用贷”服务,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给予相应额度信用贷款,截至6月底,全省各级国税、地税机关向签约银行推送A级纳税人11,623户次,B级纳税人176,240户次,有2516户次企业获得授信,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信用贷款83.42亿元。

   

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全省法院对“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等问题,开通了与30家金融机构的信息查询功能。截至7月22日,湖北省法院发布失信执行人名单136,841人次,在融资信贷、招标投标、出境出行、高消费等方面予以限制,有13,649名进入“黑名单”的人到法院履行债务,执行率约10%。

   

在支撑深化改革方面,通过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多头赋码”改为“源头赋码”,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提高了行政效率,减轻了企业负担。

   

完善“东湖模式”

健全信用评价机制

   

“我们是科技企业,资产不多,没想到凭借纳税信用,半个月就贷到了100万元。”位于湖北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一家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贷款引进专业人才,提前研发节能降耗技术,公司今年销售收入有望增长70%。

  

如此高效便捷的融资得益于“小微企业—信息和增信服务机构-商业银行”三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东湖模式”。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征信管理处处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首席联络员胡学林介绍说,截至目前,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已在289家科技型企业中推动“萌芽贷”和保证保险等业务,累计发放贷款285笔,融资金额达到6.77亿元。

   

据了解,东湖高新区积极开展全国首批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建设,不断健全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与应用机制,鼓励以信用为基础的科技金融创新。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东湖高新区建立了“光谷信用网”,收集了该区发改局、国税局等20多个相关部门电子政务信息。截至6月底,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累计征集区内企业各类信用信息数据239.8万条,涉及区内企业4.1万家,信息征集范围覆盖了区内90%以上的中小微企业,建立并实现企业数据库按季度持续更新机制。

   

“我们还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创建经验进行了梳理。目前,省内8县市(区)因地制宜地进行探索,形成了三种较为成熟、可推广的经验模式。”胡学林说,一是立足精准扶贫,建立适合农村地区,接地气、易操作的信用评价机制;二是立足广覆盖的农村工作载体,建立农村地区信息采集的长效机制。三是立足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信用支撑,依托主办银行制度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征信。

   

与此同时,为培育信用服务行业成长,湖北省探索制定征信机构的现场及非现场监管制度,规范征信机构备案流程,加大对拟备案机构的指导工作。胡学林介绍说,“今年以来,我们共接待5家拟备案企业征信业务、3家拟备案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的机构咨询,并正在对其中2家拟备案企业征信机构进行指导培育工作。”

   

据岑建德介绍,在之前经验的基础之上,湖北省信用办下一步将全面加强对征信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的培育和规范,对违法违规、扰乱信用服务市场正常经营秩序的行为坚决依法合规进行处理,保障信用服务市场规范发展。


9市区先行探索

取得初步成效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武汉市、咸宁市、宜昌市、黄石市新晋全国第二批创建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2014年9月,经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决定,在宜昌市、大冶市、武汉东湖高新区、宜昌高新区、襄阳高新区五个区域,着力推进信用体系区域综合性试点建设。

   

湖北省发改委财贸处副处长、省信用办环境组组长刘孟辉介绍说,目前,4个创建城市和5个试点地区积极推进试点示范建设,在组织机制建立、顶层设计、法规制度、信用信息汇集系统建设、特色创新、联合奖惩等方面均取得了初步成效。

   

宜昌华星酒店因被市工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而被银行拒绝开户;宜昌亲情一家人家政服务公司因被市工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而被取消“千户百强”家族服务企业表彰资格等……这是前不久宜昌市信用办公布的信用体系建设联合惩戒案例。

   

作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目前,宜昌市在食品药品安全、建设领域、招标投标、工商、环保、小额贷款等重点领域开展信用示范工程,积极推进落实国家有关制度规定,探索多部门共同开展联合惩戒。比如市工商局推行企业信用分类分级监管,对全市市场主体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市环保局每月将企业环境违法等信息通报给市信用办,纳入全市企业联合诚信管理体系,初步建立起“黑名单”制度等。

   

“截至目前,宜昌市已有3376家(次)企业被记录诚信分。其中2595家(次)被记录良好行为,745家(次)被记录不良行为,36家企业因为失信而被清退出宜昌市场。”宜昌市信用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武汉市江汉区和青山区开展“标杆信用社区”创建试点活动,初步建立了信用约束机制。黄石市在事业单位诚信体系和个人信用建设两方面开展试点,积累了一定经验。咸宁市分别在崇阳县和通山县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引入第三方征信机构

探索建立协同监管机制

   

“食品药品安全信用等级量化评定实行10分制。以生效的食品药品行政处罚决定书、有关公告及刑事判决书等执法文书为依据,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因违反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在一个自然年度(1月~12月)内受到警告的,一次扣0.5分;罚款的,一次扣1分……”7月22日,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的《湖北省食品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将对食药领域实施与驾照管理类似的扣分制。

   

事实上,湖北省食药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可以追溯到2011年。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综合处副处长杨志豪介绍说,“2011年,我们与中诚信湖北分公司合作制定《湖北省餐饮服务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安全信用第三方评定机制工作方案》,在探索开展食品药品安全质量信用等级第三方评定‘新标准、新模式、新机制’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目前,我们已率先在药品生产经营的行政许可、广告审查、日常监管等方面使用第三方信用报告,探索建立了联合奖惩信用约束长效机制。”

   

“我们通过参与行业信用建设,协助政府更好地实施监督管理,在此过程中,公司的商誉也在不断积累,提高了公司在社会的知名度。下一步,我们将逐渐提高自身能力,努力协助政府在更多行业开展信用建设工作。”中诚信中南分公司总经理何亚斌说。

   

除了食药领域,记者在《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项硬任务”分解清单》上注意到,湖北省还将在工商、农村和小微企业、招标投标、融资担保、小额贷款、物流、企业债券等领域,率先建立政府与第三方征信机构协同监管机制。

   

“宜昌市目前在引入第三方征信机构参与信用建设方面走在全省前列。该市携手有关信用服务机构,依托互联网为辖区内的企业提供信用档案动态指导、建设和管理,并进行信用评分和评级,出具信用报告。”湖北省发改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省信用办综合组组长李斌举例说。

   

“构建诚信体系应培养和发展一批具有社会公信力的中介机构,发挥独立第三方的作用。”岑建德表示,下一步,湖北省将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创造需求和向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开放信息,使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参与到信用建设和信用监管中来,推动信用湖北建设迈上新台阶。


来源:中国改革报